当前位置:首页电影月光下,我记得

月光下,我记得

评分:
1.0很差

分类:电影台湾2005

简介: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月光下,我记得情欲与政治:《月光下我记得》分集剧情

林正盛的《月光下,我记得》改编自李昂的小说《西莲》,讲中年孤独的母亲,因为阴差阳错的机缘与女儿男友发生关系,一次奋不顾身的情欲宣泄,最终造成尴尬的三角局面。影片所揭示的人性的压抑及其爆发对伦常的大胆僭越,可谓惊世骇俗,这种题材的轰动性,恰如李昂以往的《杀夫》(改编成电影由曾壮祥导演,1985)。对情欲的描绘与同情,正是《月光下》颇为重要的表达意图。在台东与绿岛隔海相望的一个家庭中,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宝猜怀着对前夫不负责任的仇怨心理,习惯了自闭于清修的世界(每日拜佛念经),女儿西莲却随着年岁渐增难掩少女情怀,先后与两个男人相恋,由此与母亲禁欲的理念发生冲突。西莲对爱情与男人的浪漫憧憬(包括对父亲的想象,亦可说是一种表现),与母亲不信任男人、缺乏安全感的观念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影片的戏剧核心。影片绝大部分时间表现的,都是母亲对女儿爱情的泼冷水和打压,也因为她截留朱成写给西莲的情书,而将母女俩之间的对峙推向了挑战世俗伦理的危险的边缘。我觉得最可玩味的是,虽然西莲自小在母亲身边长大,从生活习惯到思想理念都长年累月受到母亲严肃刻板的调教,可是长大后的她却依然保有天真的心性,说明情欲是人性中自然天成的东西,是外在约束所无法抑制的天性。而宝猜后来也因为偷看朱成写给西莲的情书,竟意外地被朱成炽热的爱情表白点燃欲火,亦说明自制也无法遏止情欲。此片对情欲的肯认与描绘,那种坦然直面的态度,在华语片中实不多见。事实上,随着影片后半段宝猜尘封多年的情欲的再度萌发,影片的叙事重心已然暗中发生了转移:由母亲对女儿爱情的压制,转变为母亲与女儿对同一个男人的争夺。讽刺性的是,朱成在宝猜热烈直白的求欢面前败下阵来,朱成的“无耻”,对西莲来说,不正重蹈了母亲的覆辙吗?再加上之前曾信誓旦旦说要与西莲结婚的陈俊明的变卦,林正盛在表现女性对爱的热切渴望的同时,一再指陈了男性的不可靠,这种宿命论般的处理,其中暗含的批判是不言而喻的,这和当年的《杀夫》殊途同归。我其实没有看过《杀夫》,不过看当年的影评,大概可以知道影片没有停留于讲述一个耸人听闻的家庭惨剧,而是注重挖掘女性犯罪背后的社会动因。林正盛也观照了社会批判,《月光下》的叙事貌似在一个相对抽离的时空中展开,其实矛头直指父亲缺席所酿成的苦果。林正盛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含蓄隐晦的,但透过片中宝猜与西莲为数不多的追忆父亲的对白,我们仍然可以探寻出这个家庭所遭遇的变故。多年前父亲因反对当局被抓,就此远离宝猜与西莲,他的偶尔露面只是由陈年的照片来替代。这个角色看上去好像与影片故事无涉,实则正是因为父亲的长年缺席,给母亲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因此导致她个性的古怪孤僻。追根溯源,我们可以说,父亲的不在场,为多年后母女俩的冲突和母亲对女儿爱情的介入,埋下了苍凉沉重的伏笔。因此,影片故事说的是一对母女面对情欲的对抗,影射的却是那个特殊政治年月对人性的摧残与禁锢。我们不得不说,社会背景的揭示在《月光下》中是“蜻蜓点水”式的,但对于那些敏锐的观众来说,应该不难捕捉影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再如,在一个海滩散步的长镜头中,朱成向西莲讲述自己和家人分隔两岸的离散遭遇,寥寥数语,却道出那个时代成千上万人同样的辛酸,那是longyingtai在《dajiangdahai》中所描述的一个时代的悲情。我另外想到一个题外话,《月光下》所演绎的是一个纸笔时代的悲剧。片中宝猜截留朱成给西莲的情书,就如《半生缘》中曼桢的母亲和姐姐偷偷藏住世钧的来信一样,结果都害得有情人难成眷属。我不知道在过去以纸笔传情的旧时代,这样遭到粗暴阻挠的爱情悲剧上演过多少,但在如今发达的媒介社会,有了电话和网络等无远弗届的媒介,专制干预的力量总该力所不逮吧,爱情悲剧会不会越来越少呢?可又转念一想,如果天底下的男人如朱成或者成濑电影中的男人一样永远不可靠,悲剧恐怕只会有增无减地一代代演绎下去。这实在是人性的悲哀,非媒介和科技可以解决。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木瓜电影网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1 木瓜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