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太狼的夏天所谓近似,就是不是分集剧情
一个导演拍处女作,拍到一半发现,自己没有这个才华,他应该怎么办?能怎么办啊?必须撑下去,一边用一些招数补救,就好比用一盒又一盒清风抽纸,堵客船的破洞,也不知道自己上的是泰坦尼克号。比如张嘉佳在《摆渡人》里,加了很多小说里没有的情节,什么饼店啊,什么高冷前女友啊,然而并没有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反而增加了一种狼狈相。比如这部《猪太狼的夏天》,导演发现所预备的梗在剧本上好看,影像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实演员按照他的指示做了,但都像是电动的、应激的反应,灵魂上的波动没多给一丝一毫。导演的补救是给孩子们加戏,导致前半截主角的朱泰朗老师,后半截的主角是两个想道歉的孩子。说白了,张嘉佳在酒吧里认识太多灵魂有趣的人,宋导演认识太多活得虎虎生风的小人物,但是两位导演把熟悉的人物搬上银幕之后发现,他们熟悉的人还是太浅,太千人一面,不够撑起一个电影的格局。电影是人生的精华简介,导演撒了满地的梗:送香蕉的憨人,狮子图案的背包,没有鱼丸粗面的小饭馆,但这些梗彼此毫无血缘关系。让朱泰朗老师拿起吉他唱句歌容易,怎样让这首歌唱的像歌尽而亡的天鹅,要导演打开演员的窍门。《猪太狼的夏天》里的朱泰朗老师基本上活在中学生作文选里,他喜欢个性教学,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怒吼解压,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个水平就算在作文选里也活不到高中二年级。他治下的孩子们还要表现得对他一往情深,被他感召得迷途知返。爱情片导演要会谈恋爱,校园片导演起码跟五年级的孩子们混一混好吗?这是青春期到来前的小兽们,什么都懂,什么也没实践,因而更加躁动。纵观这部电影,老师和孩子们从两个方向靠近彼此;猪太郎在折腾过程里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孩子们发现自己对校长的理解只是一厢情愿,老师和孩子们都在用自虐来唤醒世界,“请认真的对我好一点”,结果闹了个鼻青脸肿。如果二者结合得成功,应该是低幼版《死亡诗社》或者五年级版《放牛班的春天》的格局;但男一号实在没有灵魂的波动,我们在文艺片里得到共鸣的,一是牺牲者,二是失败者,三是猥琐者,但朱泰朗是个多余物。他没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小气候,也没有从成年人的角度来救济孩子们的精神,反而需要孩子们的灵性来贴补。导演说,自己是按照徐峥的形象来写剧本的,没想到徐峥走红的太快,这辈子没法当自己的男主角了。其实以这个角色的设计,徐峥来了也没救。他就算是演了,也会从未来穿越回2017,抹煞自己留下的痕迹。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近似青春片的文艺片,近似文艺片的商业片,近似商业片的教育片,近似教育片的青春片。所谓近似,就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