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新蜀山剑侠電影裡的血魔是平面的,「血魔=壞人」,就只是這樣而已分集剧情
《蜀山劍俠傳》是還珠樓主在三十年代開始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全書三百二十九回,至今仍未完卷(並不可能有完卷的了)。五百多萬的字,要唸完其實不易,只是一唸下去就沒法子釋卷了,聽說當年小說連載在報章的時候,真的有人因為唸完而相信這世上有仙道,竟走上山上求仙去了,而且還不是個別的一兩宗。真與假,不知道,不過當作是花邊新聞聽聽也都是有趣的。小說的神魔世界是簡單的二分,非神即魔,當然也有中遊份子,然而就算說明兩不相幫又或是脾性怪異,唸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得出是偏道還是偏魔的。世界觀是單純的二分,小說世界卻並不單純,神魔佛道都給融入書本裡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佛道家的思想,也可以讀到聊齋式的狐妖鳥精。原著的體系龐大,要改編成為一兩小時的電影實在不容易,若是單抽一個故事來拍跟本沒有味道,那些壯大的場面,唸著是引人的,拍出來卻笑人。若不這樣拍,就只能把中心的概念抽出來,重新再造。 《新蜀山劍俠》以消滅血魔作為主線,說真的,放在我自己的角度,綠袍老祖、妖屍谷辰等妖邪有趣得多,電影裡的血魔是平面的,「血魔=壞人」,就只是這樣而已,欠了點神采。原著中無論壞人及好人都是描寫得很入木的,以綠袍老祖為例,殘忍擅妒,隨隨便便就把活人的手腳抓下來,放到嘴裡吃。而且他的惡不獨是對正道的,對自己人也都一樣,總是疑心弟子會背叛自己,連他們的血肉也都吃,還要用金蠶嚼食他們的體膚。到了自己落難的時候,肢體及斬斷了,就偷不管別人對自己的恩情,把師文公的腿給割下,套在自己身上。狂與殘酷到是到骨的。電影沒法子這樣,寫的人物都很平面,大抵是時間所限,這也是沒法子的事,而且對於觀眾而言,平面其實是不打緊的,甚至會是好處(我老媽每次看電影、電視總是問「究竟哪個是奸的?」我們跟她解釋「人不一定是非忠即奸的」,她還是不明白,在她腦中就只有單純的二分,複雜一點的人性是不會懂的。)。除了正邪的 分野簡單之外,人物其實都很樣板,卒仔是正義的、曉餘是衝動的、一真是懦弱的,雖然平面,但性格都很特出,清清晰晰的看得出每人的分別。 現在看回八十年代的特技,自然有種稚嫩的感覺,血魔只是單純的一塊紅布,若是換成現在,必定不會如斯簡陋。然而,雖受了技術的限制,電影還是把那個神魔世界給展現了出來,特別是仙堡那一段,現在看來雖然是太簡,可是看得出那種仙靈秀氣。反而在後來拍的《蜀山》,技術是進步了,視覺更加震撼,卻全然拍不出那種味道。 電影是不錯的,不過還是有些眼闊肚窄的感覺。想說的東西太多,篇福太少,所以每樣東西都是點到即止,描述不夠。另外,不知怎的,電影中加了很多爛gag。明明是很有mood的,突然來一個爛gag,完全是反高潮,甚麼感覺都一下子吹了。http://www.chinakolau.com/wordpress/?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