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影舅舅

舅舅

评分:
9.0力荐

分类:电影大陆2010

简介:舅舅是外甥李想就读学校的代课老师,他的人事干系多年来一直没能转到学校,只能以电工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舅舅《舅舅》——配置齐全,硬伤累累分集剧情

  《舅舅》作为一部电影学院学生拍摄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们初学者的水平和执镜能力。作品完成得很工整,在观影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运镜,剪辑,音效配置,音乐制作,灯光,场面调度都有施力,场景布置设计很不错;配乐也很出彩,但是有点乐不对题,对情节没什么帮助。对胶片的处理和色彩的把握,也非常用心,有点做旧和Lomo色彩之感。特别值得称道的一个场景,就是舅舅买菜回家上楼突然晕倒,这时充满胶片的色彩是一种淡红色,渲染了他的悲壮与孤独,这个镜头相当的好。从片尾可以看到,演职人员齐全,可以说一部常态电影应该有的基本的东西,它都具备。  但是就是这部配置齐全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当代新生代电影人在拍摄中出现的各种弊病和种种问题:对真实的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对人物内心缺乏剖析,缺乏通过外部动作表情和细节展现的表演力;剧本有逻辑硬伤;电影文本很不成熟。  想拍摄现实主义的作品,并不是要你去压抑表演的成分,而是要学会通过一种现实主义的电影表演方式来把它表演出来,记住你需要表演,而不是记录,电影不同于纪录片,要让观众看到、充分的感受到。以下我详细罗列了若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颇有钻牛角尖之嫌疑,但在竭力剖析这部新人之作的同时,也希望无论影评人还是电影工作者,都能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和自我所持概念,总结其中的长处和不足。      剧情问题:      《舅舅》最大的问题在于,想表现真实的生活,但是不懂得怎么表现,缺乏对真实生活的认知和体会。人物的表现空间很狭窄,没有给他充分的空间去表现自我,缺乏人物“独自”的空间,“特写”的空间。而且演员本身没有表演自觉性,他在忠诚地演绎生活,但是问题是这不是生活,这是电影。你必须要学会用一系列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展现、表演内心矛盾。舅舅独处的情节有两个,一个是看书到深夜,另外一个是提笔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可惜演员几乎没有任何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他放过了表演的机会,这要观者看什么?理解什么?体会什么呢?去揣测他内心的斗争吗?不是应该去揣测,而是要清楚无误地让观影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挣扎。      情节硬伤:      舅妈吃盒饭。实际上像他们这一代的人吃饭很少是那样子吃的,把东西端得很低,然后慢慢一勺一勺往嘴里喂。不可能。她会怕东西洒在衣服上,怕沾上油,所以她应该是把饭盒端到自己肩部的位置,一勺一勺就着吃。舅舅骑了自行车带饭盒去看望舅妈,这说明他在家做了饭带过去的,那家里应该有剩饭才对,但是舅舅回家却吃的泡面?    时间点模糊。钟敲了三下,有婴孩的夜哭,应该是夜里三点,舅舅能一直在黑暗中看书看到半夜三点?那为什么会有自然的光线射入房间?如果是清晨了,那等于他在黑暗中一直看书到清晨?那三下钟响到底什么时间能指?你必须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的逻辑性,因为敏感的观影人会潜意识收集这些信息,做出自己的推测和结论,一旦他发现这其中的混乱,就很影响他去“相信”这部电影,影响他去被这部电影的感染。    还有,李想到舅舅家,看到舅舅咳,他问了一句:舅舅您感冒了?  他天天上舅舅的课,由舅舅的同事的话就可知,舅舅咳了很久了,为什么李想到现在才问,他上课的时候难道舅舅就一点都不咳吗?还是他丝毫没注意呢?      运镜硬伤:      一到舅舅独处的时候,本身是表现他内心矛盾的绝佳时刻,可是运镜却非常远,最近的只是给他一个中景,更要命的是,即使是一个中景,往往中间又隔了一个窗户的栏杆什么的,这又增加了观者与舅舅的距离感。  相同的错误还出现在舅舅观看外甥的片子时,这时运镜应注意以舅舅的眼睛去看这个片子,有代替舅舅之眼的作用,由远及近,慢慢靠近影片,暗示舅舅逐渐被电影吸引,变得更加专注,为之后他发表内心感慨打下基础。但是运镜没有,依然是绕着很有远,中间照旧隔了窗户栏杆,这种运镜无疑是在暗示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和距离,对影片持了一种潜在的否定。这就很不利后来舅舅的发言。      剧本语感:      电影文本的构思生硬,没有口语化的特点。  有几处生活中的语言设置感觉不对。    舅舅问舅妈:今天感觉怎么样啊?疼了吗?舅妈接着就回答:今天感觉挺好的,没疼。  这哪里像一对多年夫妻之间的对话,句句回答,对仗工整,实在是现实生活中太少出现的状况。    另外一个显著的代表桥段就是舅舅的历史课,开篇就充满着他带有文言文性质的某种宣言式讲课,其实这种方式的讲课在高中历史或语文课中很少见。实际上,高中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讲授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通俗化易懂性,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其次舅舅讲课时是一句一句往外蹦的,老练的观影者一眼就看出他在背台词。优秀的文科老师讲课的状态是很潇洒的,有节奏的,走来走去,或者身子前俯后仰,非常流畅,讲课行云流水,滔滔不绝,他们自己也很享受这种讲课的状态。    另外一个就是舅舅看过外甥李想拍的片子之后,跟他之间的对话。过于正式化,让人觉得突兀而不符合人物之间的关系身份。没错,我理解导演的意思,是想表现舅舅的文化素养高,对这部老店的作品感触颇深,言之有理之类的东西。但是这个语言设计得过分生硬古板,很像宣言,反而加剧了观影者与男主人公舅舅之间的隔离。要命的是,这个时候运镜并未注意到调和这种过于郑重的气氛,它给了舅舅一个正面的镜头,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教育片的氛围。      人物设置:      再者就是外甥这个人的年龄设置,他去看望在医院时的舅舅时,应酬得非常成熟。尤其是他说出那句“安心养病”,相当成人化。他的外表看起来很像一个成年人了,但是他的身份设置还是一个中学生之类的,因为他穿着统一的校服,在大学不可能穿统一的校服。一个过于老成的面孔扮演一个本应该是高中生之类的角色,表演得过火。与舅舅的表演风格很不一样,舅舅的表演是内敛的,朴实的,低调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部电影中,人物的不同乃至相反的表演风格把电影整体的观感和美学取向撕裂了,破坏掉了。这个外甥的身份,应该找一个高中生,一个孩子来演,孩子没经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他的表演会是自然而真实的。    对于这个片中片,观者也很有意见。电影给出的是几个非常有限的镜头,但是就在这几个非常有限的镜头中,导演并没有把握住感染的机会。店主对老店的坚持,他再坚持也是在坚持自己的家族产业,从中间又能看出多少牺牲自我的精神呢?这几个镜头对于之后舅舅的想法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和舅舅同时都在看这部片子,舅舅感动了,那观众感动没有?我反正压根就没感触。店主的形象应该给他几个特写镜头,突出他的人物情绪,放大他的生活感慨,也能暗示潜着的观影者(我们):他的表现,他的所言,他的神态都将对电影中的观者(舅舅)产生意义,产生冲击力。  总结:    我觉得如果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问题都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也皆可原谅。除却拍摄手法的不成熟,这部短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取材立意不新颖,这种题材太常见了,太普通了,剧情太平铺直叙,很一般。对于像我这样的高级观影者来说,几乎没任何触动,看完即忘。  生活在改变,生活蕴含了太多可拍的东西了,太多深刻的,太多痛苦的,太多的矛盾与纷争。但是现在中国大陆电影院播的片子里没生活,它们是巨大的,空洞的,假象的,没有基础的。甚嚣尘上,但迅速就被人忘记。真正的戏剧和剧本,存在于生活之中。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制作者,首先要具备深刻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只有经历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观察与思考,才能把它集中凝练地展现在银幕上,才能打动更多的人内心的感触和大众情结。所以称为一名优秀的电影人,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你有才华或者有资金人源就可跳跃过去。缺乏生活,没有体验,是初学者所通犯的问题;一旦你有了生活,有了历练,我想上述这些琐碎的问题都将自动消失不见,你的语言,文本,运镜,人物调控,情节都将追随你不断丰富深刻的意识形态,而更上一层台阶。另外,也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优秀的导演都是有他们自己的风格的,这些风格只有他们最拿手,最擅长,与其他同行不同。这个东西太重要了,陈凯歌擅长做旧,他的胶片总爱用昏黄的灯光营造出一种琥珀黄的老色,这种色调表达了他对旧时一种暧昧不清的感情,充斥影片首尾的永远是对逝去的一种妖娆时代的迷恋和对现今新的父权的变相崇拜和臣服;而张艺谋的电影,浓烈豪放的色彩很显著,他也爱用大红,大绿大黄,他电影的主旨始终是通过一个女人,来表现对父权和旧时的反抗和否决,但是这反抗却是轻微的,有时是失败的。贾樟柯则热衷于表现他的西北小城,年轻人迷茫而想挣脱出去,生活的禁锢与无奈。在《舅舅》这部短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色彩,不过这种色彩说句老实话很一般,很多电影中都能见到,我曾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看到过更好的,更明确的。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之成为自己的旗帜和特色,是需要深思和反复实践的。最后一点,注意学习电影心理学,日常心理学,这点相当重要,很多电影中都是融入了心理学暗示和设计的,心理学有时是不靠谱的,但是它最接近人的内心和深层潜意识,要学会通过更多的手段调动观众的潜意识,一旦他的内心情结被你激发,他就会记住你的电影,认为它不同凡响。      后记:这篇文章不太像影评了,论点不集中了,就算是篇观后感。其中也有偏颇较真之处,互相指正,共同学习。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木瓜电影网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1 木瓜电影网